Newspaper

我在加拿大读高中

Hi, 我是Zoe, 简单介绍一下加拿大high school学习生活吧~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加拿大优质私校的竞赛配置跟国内的名校基本一致。Academic contest中有数理化竞赛,debate tournament赛,作文大赛,public speaking, etc;体育类的竞赛有track and field,篮球,足球等各大球类运动会。 但是我的感受是两者之间依旧存在着一些不同。国内学校的竞赛的参与名额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最后能代表学校去参加竞赛的都是通过层层严格的选拔机制所筛选出来的在竞赛针对的领域中最出色的学生。他们去参加竞赛的目的大多是为自己的履历和学校的荣誉增光添彩,然后自己在日后的升学中能比别人更有优势。而竞赛也被默认为是各个领域的高手施展拳脚的舞台。 但是在加拿大的优质私校中,几乎所有对那个领域有兴趣的学生都能获得学校安排的参加竞赛的机会,而且参加的竞赛一般都是基本自身水平相匹配。比如,我参加了学校的辩论社团,作为第一年的新成员,一般一学期会有两到三次的新手辩论赛让我们参加。我觉得这里的竞赛安排是为了让所有对某个领域有兴趣的学生都能在那个领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将他们的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并通过竞赛的方式为他们积累经验,增加与别的选手的交流,而非一定要获奖。当然那些能够坚持下去的同学,到了高年级的阶段,最终也往往能够获得出色的成绩。   学校也有每年的拓展项目,比如每年十月一周的时间去多伦多附近地区野营;已经interdisciplinary unit,去硅谷进一步了解科技公司,听Uber, Google, Apple 这些公司员工的lecture,并运用在项目中学到的东西自己制作一个解决local issue的product,总而言之生活还是很多姿多彩的啦! (同学都很喜欢背北极狐) IB program: IB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program) 课程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在将各门科目的分数折算成总GPA中,每门课的占比是完全一样的。通俗来说,就是在IB体系中科目之间没有主副课之分,所有的科目都同等重要,数学不好和体育不好是一回事。同时,相较于体制内的教育以及AP课程,卷面考试在IB体制中的占比并不多,学生的最终成绩更多地取决于他们的report和reflection,对写作能力要求很高。这样的特点与IB体系的教育理念是相辅相成的。 IB课程之所以广为接受不仅仅是其课程的系统性, 通过多方面的课程设置, 将学生培养成独立判断的思想者,终身的学习以及社会的积极参与者。为通过综合的平衡的学科及富有挑战性的评估,国际文凭组织旨在帮助学校努力发展青年人的个人才智与潜能,教会他们把教室里学到的知识与外部世界相结合。 IB教育理念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两个词就是探究者(Inquirers)和反思(reflective)。事实上,这也是IB老师和学生们最常提到的字眼。与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截然相反,IB是一门强调探究精神的课程,学生通过课堂中学习的新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不做只会做题的机器而是学会思考并且举一反三;而反思则是指不断地对过往的学习和经历做出缜密的思考,做到学以致用,对于学生更长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My school: 学校本身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相处模式。在国内,老师往往对学生的成绩关注地非常密切,一旦临近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各个老师就会给那些学习成绩落后的同学开小灶,在放学后或者中午午休的时间帮助他们补习。同时,各科老师也会轮流到各个班级进行答疑解惑,查漏补缺,对那些状态有所下滑或出现作业问题的学生进行督促检查。可以说在国内,就算你自己不往前走,老师也会在后面推着你往前走。  而在加拿大学校中,大家都默认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除了日常授课之外不会过多的介入。如果你有问题或者需要寻求老师的帮助,你就要单独写邮件给老师和他单独约谈 (sitting)。如果你不主动去寻求帮助,老师并不会像国内的老师一样在你后面追着你赶着你逼着你学习。不过一旦你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也会倾心而教。我刚来到学校时,还不太习惯这种沟通方式。一段时间适应下来,感觉国外的学习模式对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律性要求更高。  一段时间下来,我也逐渐有了一个自己的routine,比如周一周三去图书馆,周二周四去健身房等等。 LAB | 亲历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LABcircle

我在美国读高中 | 美高的写作要求

一般来说在美高的话写作分三种,analytical writing,argumentative essay, 和research paper。 Analytical essay一般是在英语课上会重点用到和学到的。美高的英语课相当于中国的语文课,教的内容也都是英文版的名著,但写作不会像中国一样是写学生个人经验和感悟为多,这边的英语课主要以分析上课教的书为主。在学习书的过程中老师就会让学生挑选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一个主旨,每个学生感兴趣的方向都不同,而老师则会鼓励学生去多寻找跟自己感兴趣的主旨有关的quote。举个例子,我在是11年级时学了Scarlett Letter,这本书有很多可以分析的角度,宗教,女权,母爱,爱情,善良,独立,individuality,梦想等等。我选择了善良和宗教,我当时写的主旨是把女主Hester比作她community里的玫瑰丛,把善良像玫瑰的香气一样传播给大家,从而使原本保守和统一的community变得能够接受别人的不同。写作过程也是强调对quote的分析,我们老师教的方法是分三层,第一层是把quote流畅的写出来,第二层是用自己的话重述和解释一下quote,第三层是联系主旨和自己的感想再解读一下quote的作用。 SAT的作文也是analytical essay,但跟美高英语课上写的又有不同,SAT写作时不需要学生加入过多个人感想和理解,但美高课堂上写作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对读过的书和文章产生感悟,所以每句话分析的后面还要加上很多自己的理解,并且最好是能联系主旨。 Argumentative essay一般用在历史课中,这种写作方法跟托福的写作比较相似。我上过的历史课一般是考试的时候当堂写作文。老师会根据最近学的单元的主题来出题目。举个例子,我们考美国民权运动时,老师给了一个题目“government is not the solution to our problem; government is the problem”,或者考冷战时的题目 “The Cold War was destructive even though there was no direct war between the SU and USA.” 这些题目都是给一个论点,让学生举例论述,这样的写作方法让我在美高待了两年之后再考托福写作裸考得了满分。 我的历史课还出现过另外一种写作手法,我当时选修的历史课比较偏政治,课题是“Campaign and Consequences,”讲的主要是美国总统大选,当时正好又是Trump和Hilary大选的时候,老师就让我们写了很多Editorial(中文翻译是社论?)。这种就比较重感情色彩。除了有论点论据之外,作者一般会对所论述的题目有很强的观点,写作终究会有很多带感情的词汇。如果是批判性的文章的话还会加上作者所建议的solution,最后结尾也会写成说服观众和鼓动观众的口吻。我那时就写了一篇批判美国选拔系统Electoral College,并且提出了Fair Vote更公平的editorial。 最后一种是最可怕最累耗时最长的。Research paper在科学类的课和社科类的课都会要求。我10年级和11年级分别写了一篇research paper,今年因为AP Bio已经写了三篇。这类写作比较重视文字的客观性,条理性和逻辑性。不仅要注意citation和paraphrase,还要注意不能加入感情色彩,不能用“I,we“等主观词汇,结构上要按照老师要求的format写,科学类的很多都是APA。科学老师上课都会仔细讲写research paper时的要求。 LAB | 亲历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LABcircle

我要去UIUC读会计了

一.当初为什么选 UIUC会计 (1)针对性强;  首先,UIUC的会计研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走向岗位,更具有实践性;它不像明尼苏达一些研究性院校为了research,而是更倾向于对学生CPA的培训以及对以后未来工作上的培养。因此他课程上的设置主要是围绕CPA的考试科目来展开;比如说审计,会计分析,税法等等; (2)两个tracks MAS和MSA;MAS主要针对美本的同学以及本科就读ACCA专业的学生,然后MSA针对的是本科就读中国CPA和其他本科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从这个track的分布上来看,UIUC的会计设置真的很用心,它使本科已经学过国外会计的学生不会浪费时间在一些基础课程上,同时能使本科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这一点是非常用心的; 然后呢,就是针对网上说的MSA是中国班的说法补充一点,其实整个UIUC中国人都很多的;对于一些网上的质疑说,其实我觉得从目前看来整个会计专业的学生都蛮优秀的,国内本科都是很有名气的财经院校,还有很多前十的大学,就一些就读过的学姐说她身边的同学都是清一色学霸;有些人就说吧,我去美国是为了跟外国人交流,不是为了跟中国人一起念书;那这种想融入美国文化的就因人而异了,如果你真的想跟外国人交流融入文化,那你不管去到哪里都会有这个机会的,毕竟香槟也不全是中国人; (3)资源充足;学术资源+就业资源 学校针对CPA考试有专门的培训,比如说网课,书本资料,而且是免费的;那如果说你想读博,也可以跟professor沟通说你有读博的念头,如果那个professor刚好在做research,那他也会很乐意收你; 就业上,;UIUC的career service是好到没话说的;一入学就会有导师跟你沟通你的未来人生走向,然后给你进行相应地指导;时不时的就会帮你改简历,改到完美为止;除此之外,每次秋招春招都会有一些大公司来学校,甚至是国内的华为;UIUC也是很多大公司的target 院校,校方也会定时举办同学和manager的lunch,如果你非常想留美,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展示你自己的个人能力等等啦; 很多人都说,如果想留美,一定要去大城市;这话说的没错。但是吧,能力也是决定一切的;如果你能力不够,去了大城市也未必能留下来的,那玉米地大学留在美国工作的也不少;所以在美国读研的一年还是充实一下自己,把自己能力提高比较重要! 二. UIUC 会计专业的录取条件 UIUC会计专业排名全美第二第三,它的录取条件在官网上是这样的:托福103以上,雅思7.5以上;GMAT的平均分是650;但这个录取条件也不是绝对的,因为UIUC是美国综排前60大学里面极少数提供语言课程的大学;关于这个语言课程,就是如果你没有达到官网语言条件,那么就会被要求在开学的时候参加学校举办的语言考试,然后根据考试结果决定你是否需要参与语言课;语言课是分布在每一周的某一天,不会影响其他课程的选择,据说也是免费的~不过这个可信度,还是待我去到那里再告诉大家吧! 三. 本人的申请历程–分结构说 首先是讲一下自己的硬件背景:TOEFL&GMAT&GPA(以下演讲稿稍微混乱) 我是上大学之前就想着出国读研的,然后因为自己的懒惰导致到了大二下学期才开始准备出国;那个时候就是开始背单词准备托福;然后一直没考出成绩,心理防线一度崩溃!考到大三下,实在熬不住了而且加上时间的紧迫,就开始准备GMAT;那其实就是根据备考的过程,我总结出一些心得就是:托福是持久战,GMAT是快速战;当然也是因人而异吧,但是我可能更代表一些普通群众的历程:先说说托福这东西,考的不单是实力和耐力,考的还是心态;一旦某分钟心态崩了,那就真的整个考试都崩了;我记得我当时考听力的时候就有一个监考老师走过来把我的挡板给打下来了,砸了我一下,当时就懵了,心态也就跟着崩; GMAT就是一场快速战,你准备充分了,做题做够也吃透的话,提分是非常快的。 那整个过程下来我托福总共考了4次,GMAT考了2次;(自己的成绩);如果没有提前准备好,那大四上学期就会落得跟我一样的下场了,大四上学期,我不仅要准备托福,还得准备GMAT,先不说起早贪黑的事,心态是分分钟崩的;而且加上申请过程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需要你亲自处理,比如说文书,这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其次是软件背景:实习,文书等 实际上我是有过两段比较水的实习:香港安信证券还有另一个不是很出名的公司;虽然说,在实际实习过程中确实没学到什么东西,但是某些事情是没有必要说太清楚的。但是在实习过程中善于把别人工作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经历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这可以成为一个你实习的内容,在CV和面试的时候可以吹一吹;所以呢也是想告诉大家,做事情要有目的性; 关于文书,我自认为我的文书写的很一般吧;当时仓促写完,然后也没有很多时间让我去修改和沉淀!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但是在文书中我尽可能的把自己展示给学校,比如说:个人能力的体现:包括学习能力,团队能力,日常生活的一些好习惯;还有包括自己对专业的热爱; 我个人认为文书的关键是通过文书能够清晰的告诉校方你的能力,在文书中体现出来;过多华丽的词藻是没有用的~毕竟学校没有很多的时间去看每一份PS; 相关文章 UIUC的会计真的那么好么? 参与UIUC 会计专业学姐申请分享 1. 转发此条微信到朋友圈,搜集10赞 (不能分类) 2. 截图给Hugo(微信号 shong9397) 3. 验证通过后即可进入分享群哦 活动有效时间: 北京时间3.13 – 3.19 晚上 23:59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LABcircle

一个神经科学家的纽约游记

Hi, 我是Pai. 在美国住了七年,去了很多次纽约。每一次都和不同的人,朋友,家人,所以也慢慢对纽约有了不同角度的了解。以前去纽约会去大都会博物馆例行打卡,去Rockefeller Center各种参观和照相,去的次数多了更喜欢去找一些小众的地方,也因为对美食有了热爱而慢慢把纽约之旅变成了美食寻觅记。今天的游记什么都有,主要写的是近期去的一次,有吃的喝的,还有逛的玩的,所以大家就当是看了流水账吧。 Brunch 去纽约怎么可以不吃早午餐呢?美国各地的早午餐都很不同,比如Atlanta比较经典的就是fried chicken on waffle,就是炸鸡放在淋着蜂蜜的华夫饼上面。虽然听起来热量很高,甜咸结合也不是我们比较习惯的那种方式,但是来到本地真的值得尝试一下。纽约的早午餐就比较多样了,吃了很多家,忘了名字,大部分都在Soho。近期吃的一家Jane, 从2001年就在营业,很有名。我吃的是eggs benedict,就是在english muffin上面铺上蟹肉或者牛肉,上面垫着半生不熟的蛋,很好吃,也是我常常点的一道菜。一起去的朋友还点了法式土司,搭配着其他水果,算是甜类brunch中很经典的选择。 另外一家在theater district,叫做Thalia。其实是和学长学姐本来随便逛走到的,没想到味道也不错。我吃的是mushroom and spinach omelet,就是把蘑菇和菠菜炒熟,和芝士一起包到鸡蛋里面,味道很棒。店内很安静(可能去的早没人而已),适合和朋友一起坐一个上午慢慢叙旧。另外早午餐我会搭配的一个饮品叫做mimosa,是由香槟和橙汁调制而成。不同的餐厅做法可能不大一样,但是其实在我品尝起来都差不多,也可以搭配各种不同类型的早午餐。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早上,我真的,很饿。 Shopping 每个人的审美和选择都不大一样,所以我不会推荐具体的店或者牌子。在纽约逛街的地方真的超多,我比较喜欢去Soho和第五大道。Soho有很多小众牌子,还有很多线上牌子的实体店,从Uniqlo到Chanel,反正想买什么都可以找到。而且很多服装店旁边会有质量很好的画廊和饮品店,偶尔逛累了坐下来,可以调整一下节奏。 Drinking and Afternoon Tea 我不大喝酒,所以我想说一下Soho的一家叫做Cha Cha Matcha 的抹茶饮品店。里面的抹茶饮品有很多,也有抹茶味道的雪糕。雪糕我没有品尝,但是饮品类如果你不和店员说要加蜂蜜,他们是不会给你加糖的,因为都是直接用抹茶粉制作出来的。所以我同去的朋友都觉得不怎么好喝,只是拍照比较好看哈哈。但我就很喜欢里面的饮品,尤其是我的饮料。只有matcha和奶一起调制出来的香浓没有被糖所覆盖,喝了之后觉得超级棒。其实还是蛮值得尝试的,如果喜欢甜的话一定要加糖呀。 Lady M什么的我就不说了吧,吃过的都说好。反正我真的是很喜欢吃,虽然吃多了很腻。香港也已经有了Lady M,我觉得其实排队也没有很久,可以去试一下。另外深圳有一个叫做36matcha的店(是这个名字吧?)做的抹茶蛋糕也超级好吃,没有lady m那么甜,有比较清新的微苦和香浓,店里面还有其他抹茶味道的甜品和饮品都蛮好吃的。我寒假在深圳的时候每隔几天就要去。 作为一个很喜欢博物馆和家具店的人,近期去纽约基本都逛街和吃饭了。总是拿着我的手机在找下一顿吃什么,因为纽约很多餐馆建议提前定位,所以总是在搜索各种吃的,提前计划。近期要去纽约的朋友们,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想要我推荐的餐厅和景点可以留言给我。 作者介绍  |  刘派 · Pai  | Emory Neuroscience PhD candidate; 美国留学七年,科研经历三年。 美国高中毕业后得到华盛顿州学者荣誉,现就读于美国埃默里大学      (Emory University) 神经科学与行为生物学专业,登上院长荣誉榜。 本科阶段已在世界知名科学刊物发表论文。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LABcircle

我在亚特兰大的饷午,琢磨着在深圳寒夜,你应该吃点什么

Hi, 我是Pai。 我的手机有一半内存都贡献给了食物。举起手机对着饭菜的时候,看着食物本质的颜色在相机的捕捉下呈现出生活的样子,让我觉得那一瞬间自己可以勉强抓住那一刻生活的味道。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会尽量找到那个地方比较有特点的餐厅或者食品种类。从亚特兰大的韩国料理日本料理到纽约的甜品铁板烧牛排,不同地方呈现食物各有不同,但是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深圳人,我想聊聊在我背sat单词,看gre阅读,备考托福的时候,我都在深圳边背单词边吃着啥(也方便同学们可以看了本文后直接去,不用晚上对着屏幕烦恼)。 先说我的favorite日本料理。深圳日本料理我吃的不多,但是推荐新鲜屋和小山料理。两家的鱼生都很新鲜,煎三文鱼味道也都很正。米饭颗粒饱满,沙拉也不含糊。建议大家备考期间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比如日本料理,因为吃的油腻会不小心让你很困。本来可以背200个单词的,被了100个就想睡觉了怎么行。新鲜屋的地理位置不好找,在万象城附近。出品适合拍照,鱼生好像带了滤镜一样,色泽明艳,也很新鲜。而小山就在万象城里面,去的话要穿一样颜色的袜子,否则进门脱鞋的时候你会很尴尬的。平价一些的选择有和民和元气,出品质量都比较稳定,而且上菜快,适合备考的你。 另外一个我喜欢的菜系就是烤鸭。烤鸭虽然只是一道菜,但是在一顿饭中是非常重量级的。深圳吃烤鸭的地方有三个不错:万象天地的北京义和雅苑,丹桂轩(或者丹桂园?),还有唐阁。义和雅苑我觉得烤鸭水平八十分,但是店里的其他菜出品要远高出烤鸭本身,比如肉饼,麻婆豆腐,还有各种北京面食。里面比较有特色的是八宝盒,每个烤鸭的部分对照着不同的蘸酱,很香。另外,鸭架一定要拿去做椒盐而不是做汤。丹桂轩的烤鸭也很好吃,其他菜系主要以粤菜为主,但是吃起来很和谐,都是分量很大,出品质量高,就餐环境也很棒,不仅宽敞明亮,还有小桥流水。里面推荐的菜式有粉丝煲和猪手。唐阁在全国有三家,北京和上海都评为米其林三星,而深圳,还没有评星哈哈,但是不妨碍它的味道好。一只烤鸭要提前两小时电话预定,有淡淡果木香,就餐环境很安静,适合商务饭局,也适合几个朋友去坐个一晚上聊聊天。 深圳还有很多可以吃到酸菜鱼的地方。从广州来的禄鼎记小有名气,价格便宜,肉质也很鲜嫩。有一个像牛奶布丁一样的甜品叫做红白,点酸菜鱼的话一定要点。觉得辣的时候吃一口红白,可以马上解辣。还有一家叫太二,听说要排队三小时,还没吃过,吃过的小伙伴欢迎你们在下面评论一下味道和性价比,我再决定下次去不去。另外,深圳有很多家水煮鱼乡,里面的酸菜鱼和水煮鱼也很好吃,其他的菜式也很丰富,尤其是北京油炸糕和烤鸭。 写了那么多正餐,说说下午茶或者小吃类。星美乐应该是每个深圳人都去过的饮料/蛋糕/下午茶类型的餐厅。深圳有一些星美乐的餐厅有气泡茶,如果你刚好去到一家有气泡茶的店,一定要试试。微微泛甜的苏打水配上茶,上面还有一层不腻的奶盖,值得配上抹茶茉莉千层坐一整个下午,把一套托福练习题慢慢做完。没有气泡茶的话,水果茶也很推荐,喝掉清甜的果茶还可以吃里面的水果。 总之深圳是个有很多美食的城市。我今天写的只是我所接触到的几分之一,我的favorite列表还在慢慢延续,希望以后分享更多给你~来lab的孩子们应该发现旁边就有kkone,中午点个点都德外卖再叫个喜茶什么的,背单词质量都高了吧哈哈。 LAB 线上线下课程 GRE | GMAT | SAT | SSAT | TOEFL 咨询:shong9397 备注课程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LABcircle

我每天都在怀疑来美国是不是错了

这是真的。 这种想法也许已经埋伏了许久,但我真正察觉到它是在来美国的第二年。第二年并不是一个准确的定位,我应该说,第二年也是极为可能的最后一年。我试着同别人分享这个感受,这也是必须谨慎进行的一件事。也许你知道,负面情绪在网络上疯狂增长,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从来没受到过欢迎。理所当然地,没有多少人愿意跟我抱头痛哭。大概是因为他们真的过得很好,或者是因为无法坦诚自己过得不好。 但我也相信好与不好的评判标准是非常主观的。处心积虑地轻描淡写,就是我在朋友圈发出录取信截图时的状态。那时我绝不会想到现在的我会产生怀疑,因为眼前无路可走。我不敢将自己置于那种田地:升学全面失败,找工作为时已晚,一年间不知何去何从。后来我想这种心态或许是环境使然。当你见过了太多诸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字眼,又发现现实确实是摩肩接踵人头攒动,在想清楚之前就被人潮推着往前走,也是很自然的事。谁也不想被落在后面。 话说回来,我怀疑来美国是不是错了,但却并不后悔。我喜欢纽约,尽管夏天的地铁恶臭难忍。那时Pokemon还没过气,我走在街上抓小精灵,抬头时会有路人突然张牙舞爪做鬼脸吓唬我,也有小哥哥停下滑板猝不及防地凑过来瞧:”抓到了什么抓到了什么?”兴奋地跟皮卡丘出没似的。我也曾经因为恶劣天气被取消航班没有任何补偿,坐在凌晨空无一人的机场抹眼泪,外边大雪纷飞仿佛平行世界小时代。哭完了再提起力气打电话投诉,回家路上uber司机会体贴地替我打抱不平:”你就应该起诉他们!”后来我收到了300刀的赔偿。渐渐地我产生了信任感,我不怕被盗刷,也不怕被摸走手机。习惯了地铁没信号,也习惯了路人突然说”你的项链真好看”。天气好的时候,映在新世贸中心的墙面上的日落是粉红色的。又一个夏天到来的时候,中央公园里开始上演露天话剧《仲夏夜之梦》,时节恰如其分。为了它,我们早上五点就出门,带着瑜伽垫在公园的地面上躺了六个小时等开票,无数遛狗晨跑的人经过。我喜欢朋友曾经脱口而出的一句话:”纽约什么样的人都有”,所以它才包容了我。 当然在美国不止是生活。几个月前有一个人大女孩子的一篇微博转到了我首页上,同在一个专业,她的学业困惑也完全是我的困惑。我们都太习惯于寻找唯一的正确答案了,直到现在我看到”critical reaction”这个词依然头皮发麻。我不愿将什么都怪罪在外部环境,怪在教育的长期缺失,使我们难以完成批判性或创造性的要求。后来她自己删除了这篇微博,我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因为被转发太多次招来了喷子,也可能是因为她本不想把自己的难处曝光在人前。除此之外,留学生或多或少都听说或见证过因为无法适应而打道回府的例子。总归到底,一切苦与难落到实处便失去美感,在他人眼中或许都成了表达欲过剩。所有的感受都不是通过想象就能得到的,所以才有不理解,才有自以为理解,才有围城。 我遇到过许多将自己的面试套话说得斩钉截铁的人,却少见到真正知道并去实现理想的人。我遇到过很多用排除法做决定的人,却少见到真的作出合适的选择的人。如果真的只有一次平庸的人生,我也希望那不是随波逐流的。 但愿你是一个从不会怀疑自己的人。 婧哥的其他文章: GPA 2.33 我要去 NYU NYU 生存指南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LABcircle

离开Berkeley 1个月,我想法上的一些改变

Berkeley 交流时间 2017.08.16-2017.12.15  离开Berkeley 已经1个月了,感觉时间过了好久,所以前两天Hugo问我说要不要写一个Berkeley感想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感觉过了好久啊,没有那种冲动的要表达的感觉了。 所以现在的感想可能会比1个月前平淡很多了。 那我就以对比的方式来表达好了。 1个月前的感想 1. 这里的人好爱社交,好爱聊天说话,探讨人生,表达自我。 2. 这边人居然会晚上12点以后往图书馆里面走,不是出来?! 3. 作业太多了吧,每周都有,而且居然有期中考试,而且是两个期中。感觉回到了高三的节奏。 4. 感觉他们好成熟啊 讨论很多职业规划 实习的问题,打招呼的时候都不像学生。 5. 行为上很随意,在图书馆就把鞋脱了,随时坐地上。 6. 他们上课真的经常问问题,而且那么大的教室1000+人数),他们也会很大方的问问题。 7. data science的课好好玩,非常多的案例,故事背景。 1个月后 1. 我们平时也经常聊天,也越来越多的表达自我,而且是通过各种渠道,让更多的人知道我是怎样的人。所以这一点没什么新鲜。 2&3. 一方面因为我们学习图书馆到10点钟就闭馆了,其实大家即便是熬夜也会在宿舍里。不过,我觉得我们学校大部分人是到了期末月才会去熬夜或者泡图书馆,平时的课程设计很少会让我们踏实学习,更少有每周作业量都那么大的课。我们单个课程的平均学习强度很低。 4. 我觉得我们学校的职业规划中心很失职。虽然身边也有不少同学会在比较早的时候就有规划,但是我觉得比起伯克利以及其他美国大学,我们学校对职业的规划以及对学生进入社会的引导不完善。 5. 这些行为,我觉得不卫生。还有,吃饭之前要洗手。 6. 我的同学们上课也会问问题,大课上也会有人问,但只是极少数。反正我自己在大课上问问题,而且还不在前排的时候会有紧张感,特别是一些很基本的问题我就下课问。 总之在提出问题、课堂互动上,比起我所见到的那些人,我还不够大方。 7. 这个反正我们学校比不上。老师们真的应该学学多放一些精力在本科生身上了。 就这样了~ 编者注:姑娘,PPT 不叫文章啊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LABcircle

GMAT心得 | 720的Harry,最后一周的反转

我是Harry Zhang。 现正在英国念书,计划申请美国商科研究生。 2017.12.22 考了GMAT,总分720,Verbal 37,Quantitative 50。 (文后附详细ESR Report)  – 考试感想 –  简单来说,很爽。毕竟一周时间从640分到720分,我自己都不相信。我模考没有上过700,实际考试,第一次Verbal提前5分钟写完了,而且还是分最高的一次,兴许这次我写得格外专心吧。好了,开始说正事。  – 复习规划 –  本次复习资料: LAB单项内部资料 OG2018 曼哈顿语法  – Sentence Correction –  所有孙女神教的单项,不管是托福口语还是GMAT的SC,都是开始最讨厌我,最后真爱我的单项。我GMAT SC四次考试,正确率分别是50%,51%,69% 82%,是我唯一一个每次考试都进步的单项。SC和口语一样,日久深情,把作业按时做完,把曼哈顿语法作为睡前读物,认真爱SC,就会不一样。同时要多总结,之前上课我有个毛病,就是直接做题,但我其实什么知识点都不记得,这次我每上完一节课就会把孙女神讲的全部记在小本本上,然后做题前必先看一遍。(PS :我备考期间会把曼哈顿语法放在枕头下,希望知识能每晚自己印进脑子里一点。)  – Reading Comprehension –  峰哥作为课时最多的老师,我都心疼他遇到我这种拖延癌症。四次考试正确率分别是68%,43%,35%,77%。阅读,我最感激的是峰哥讲的框架,真的,让我每篇起码少读50字啊。一开始我是个阅读智障的时候还未察觉。后来读了10篇左右,我才意识到没有逻辑词的顺承结构是多么流氓,但是峰哥的PEAR大法依旧棒打这种豺狼。阅读也是要按时完成作业,然后可以边吃水果边做题,如果你真的觉得算时间让自己很紧张的话(峰哥不要打我)。阅读机经,看文章不要看狗主们的答案,除非是高分答案。我第一次考640就是因为我看了好几版的答案,然后深怕自己看错了,就看得特别久,结果分还贼低,还耽误了SC和CR的时间。  – Critical Reasoning –  有一种巨大的愧疚感,叫做”我的老师是Hugo”,我这个单项还是没有秒天秒地席卷八荒。逻辑若是我朋友,那一定是最欠揍的一个。四次考试分别是10%, 78%,16%,74%,估计下次我考个0%,下下次就可以考个90%啦。对我而言,逻辑题干读不懂,蒙选项一定错,而且78%那次还是在我发烧的时候考的,这似乎在暗示逻辑不要想太多反而容易对(笑)。说正经的,逻辑的题干一定要用Hugo教的方法好好分析题干、指令和选项,这一步如果把evidence和conclusion分析错了,真就走远了。(相信我,我走远了无数次,怎么走远我很熟练。)再次强调一定要按时完成作业。  – Quantitative –  为啥心疼峰哥,因为峰哥还要教我数学啊。数学考前把词汇先过一遍,考前我连prime number都不知道是啥,真的是为难峰哥了。数学按题型做会快一些,我说的提醒是按峰哥课件里的分类,不仅仅只是DS和PS。机经有空就看,没空的话看一半,我两次考试都是做了快一半的题目时出现机经的原题,所以重题率并不是很高。  – 课程感想 –  简单来说,感动。我没有遇到过这么有素质的团队。说三件事吧。11月26号英国时间下午17:06,我第一次和群里的大家说我要放弃考试,因为我模考极差,SC15题只对了4题,说白了,蒙都比这个对的多。但我不是蒙的,我认真看了题,然后认真地错了,很down。老实讲,GMAT Verbal 每次模考都有一个不正常项,而且这种波动我用心也没法控制,所以我放弃了。那天我这个研究生老油条对着宿舍的天花板哭,因为我第一次感受到有一个考试这么否定我,强烈地讨厌我。 可是你们敢相信吗?第一次有团队在客户放弃后,很真心地开导我。我决定厚脸皮地走下去。可故事不会反转的那么快,事实就是事实。我得到了一颗炸弹,640。苦涩但还是要面对。我和老师和中介商量了一遍,决定重考,但这次的备考时间只有一周,因为正好学校的Deadline也来了。这一周很漫长。 12月20号英国时间凌晨3:15,我再一次在群里说我要放弃考试,内心也希望老师们放弃我。因为我很害怕自己一直没有起色的成绩会破坏自己和LAB里各位偶像的关系。一场考试,不值得搭上这么多人。但你们知道,LAB这么有素质的团队又一次向我施以关怀。而我,默默打开电脑,继续写逻辑总结。其实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但是是写给各位恩人看的。我之前不说这件事是因为时机不对。其实我在12月19号,弄丢了我的宿舍钥匙和学生卡,那天我基本都在跑这个事,但是这边的工作人员对我并不友好,我不想发火浪费时间,拿完备用钥匙后,淋了一身雨回了宿舍。这也是我那天逻辑作业凌晨三点还没写完的原因,我原本打算花一天时间好好写Hugo的作业的,毕竟亏欠太多了,结果老天整我,也是认了。但那天我没有解释,没有宣泄。因为你们太好了。不迁怒,是我对你们对我关怀的回应。而且这作业其实布置三天,还是自己的锅,不能甩。这段时间让你们受气了,真是抱歉。然后我现在听力和口语的作业怎么还在拖啊!自己词汇量真的是捉急。打爆自己。 12月22号,我近乎疯狂滴告诉老师们:我分手了!720(虽说数学失误了…)! 对于一个成年人,这么戏剧的反转真的太少了!这让我彻底重燃对GMAT的信心!这次反转,是LAB和我共同的作品! BTW …

GMAT心得 | 720的Harry,最后一周的反转 Read More »

GMAT心得 | 720的Harry,最后一周的反转

我是Harry Zhang。 现正在英国念书,计划申请美国商科研究生。 2017.12.22 考了GMAT,总分720,Verbal 37,Quantitative 50。 (文后附详细ESR Report)  – 考试感想 –  简单来说,很爽。毕竟一周时间从640分到720分,我自己都不相信。我模考没有上过700,实际考试,第一次Verbal提前5分钟写完了,而且还是分最高的一次,兴许这次我写得格外专心吧。好了,开始说正事。  – 复习规划 –  本次复习资料: LAB单项内部资料 OG2018 曼哈顿语法  – Sentence Correction –  所有孙女神教的单项,不管是托福口语还是GMAT的SC,都是开始最讨厌我,最后真爱我的单项。我GMAT SC四次考试,正确率分别是50%,51%,69% 82%,是我唯一一个每次考试都进步的单项。SC和口语一样,日久深情,把作业按时做完,把曼哈顿语法作为睡前读物,认真爱SC,就会不一样。同时要多总结,之前上课我有个毛病,就是直接做题,但我其实什么知识点都不记得,这次我每上完一节课就会把孙女神讲的全部记在小本本上,然后做题前必先看一遍。(PS :我备考期间会把曼哈顿语法放在枕头下,希望知识能每晚自己印进脑子里一点。)  – Reading Comprehension –  峰哥作为课时最多的老师,我都心疼他遇到我这种拖延癌症。四次考试正确率分别是68%,43%,35%,77%。阅读,我最感激的是峰哥讲的框架,真的,让我每篇起码少读50字啊。一开始我是个阅读智障的时候还未察觉。后来读了10篇左右,我才意识到没有逻辑词的顺承结构是多么流氓,但是峰哥的PEAR大法依旧棒打这种豺狼。阅读也是要按时完成作业,然后可以边吃水果边做题,如果你真的觉得算时间让自己很紧张的话(峰哥不要打我)。阅读机经,看文章不要看狗主们的答案,除非是高分答案。我第一次考640就是因为我看了好几版的答案,然后深怕自己看错了,就看得特别久,结果分还贼低,还耽误了SC和CR的时间。  – Critical Reasoning –  有一种巨大的愧疚感,叫做”我的老师是Hugo”,我这个单项还是没有秒天秒地席卷八荒。逻辑若是我朋友,那一定是最欠揍的一个。四次考试分别是10%, 78%,16%,74%,估计下次我考个0%,下下次就可以考个90%啦。对我而言,逻辑题干读不懂,蒙选项一定错,而且78%那次还是在我发烧的时候考的,这似乎在暗示逻辑不要想太多反而容易对(笑)。说正经的,逻辑的题干一定要用Hugo教的方法好好分析题干、指令和选项,这一步如果把evidence和conclusion分析错了,真就走远了。(相信我,我走远了无数次,怎么走远我很熟练。)再次强调一定要按时完成作业。  – Quantitative –  为啥心疼峰哥,因为峰哥还要教我数学啊。数学考前把词汇先过一遍,考前我连prime number都不知道是啥,真的是为难峰哥了。数学按题型做会快一些,我说的提醒是按峰哥课件里的分类,不仅仅只是DS和PS。机经有空就看,没空的话看一半,我两次考试都是做了快一半的题目时出现机经的原题,所以重题率并不是很高。  – 课程感想 –  简单来说,感动。我没有遇到过这么有素质的团队。说三件事吧。11月26号英国时间下午17:06,我第一次和群里的大家说我要放弃考试,因为我模考极差,SC15题只对了4题,说白了,蒙都比这个对的多。但我不是蒙的,我认真看了题,然后认真地错了,很down。老实讲,GMAT Verbal 每次模考都有一个不正常项,而且这种波动我用心也没法控制,所以我放弃了。那天我这个研究生老油条对着宿舍的天花板哭,因为我第一次感受到有一个考试这么否定我,强烈地讨厌我。 可是你们敢相信吗?第一次有团队在客户放弃后,很真心地开导我。我决定厚脸皮地走下去。可故事不会反转的那么快,事实就是事实。我得到了一颗炸弹,640。苦涩但还是要面对。我和老师和中介商量了一遍,决定重考,但这次的备考时间只有一周,因为正好学校的Deadline也来了。这一周很漫长。 12月20号英国时间凌晨3:15,我再一次在群里说我要放弃考试,内心也希望老师们放弃我。因为我很害怕自己一直没有起色的成绩会破坏自己和LAB里各位偶像的关系。一场考试,不值得搭上这么多人。但你们知道,LAB这么有素质的团队又一次向我施以关怀。而我,默默打开电脑,继续写逻辑总结。其实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但是是写给各位恩人看的。我之前不说这件事是因为时机不对。其实我在12月19号,弄丢了我的宿舍钥匙和学生卡,那天我基本都在跑这个事,但是这边的工作人员对我并不友好,我不想发火浪费时间,拿完备用钥匙后,淋了一身雨回了宿舍。这也是我那天逻辑作业凌晨三点还没写完的原因,我原本打算花一天时间好好写Hugo的作业的,毕竟亏欠太多了,结果老天整我,也是认了。但那天我没有解释,没有宣泄。因为你们太好了。不迁怒,是我对你们对我关怀的回应。而且这作业其实布置三天,还是自己的锅,不能甩。这段时间让你们受气了,真是抱歉。然后我现在听力和口语的作业怎么还在拖啊!自己词汇量真的是捉急。打爆自己。 12月22号,我近乎疯狂滴告诉老师们:我分手了!720(虽说数学失误了…)! 对于一个成年人,这么戏剧的反转真的太少了!这让我彻底重燃对GMAT的信心!这次反转,是LAB和我共同的作品! BTW …

GMAT心得 | 720的Harry,最后一周的反转 Read More »

2013:我在美国的第3年,美本的第1年

大家好,我是Pai。  刚上大学的第一年完全没有学习的耐心和努力,高估了自己的自觉性和时间,选了一大堆课。我选了生物,生物实验课,化学,化学实验课,微积分,新生seminar。事实证明,在一个学期中上两节实验课是个很不明智的决定。一节实验课只有一个学分,但是每周三个小时。生物实验课有实验,写report,作业,小组项目,还有其中和期末考试,课业量和一个lecture差不多。如果要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和技巧,可能要花更多时间来阅读实验步骤和背景。 虽然现在已经大四了,但我觉得大一的生物课还是非常难的。大一的生物和化学课有一点筛选人的意思,不仅是从知识掌握程度来把学生分成a, b, c的等级,更是能够让学生了解他们是否是真的喜欢生物,想要继续学下去。我有一些朋友学了基础生物课之后就不学了,并不是因为成绩不好,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生物的过程并不是他们想像的那个样子。同样的,很多其他的大一基础课也有类似的作用。你可能拿了一个a,但是心里觉得这节课很无聊,很难,或者找不到重点,那你可能就真的要考虑一下自己是否还要继续学下去了。 到了大三大四,生物课就变得有趣多了。有专门讲cell biology,neurobiology,或者是developmental biology的。让我印象深刻的一门课是evolutionary biology,也就是讲进化论以及自然选择。和其他的课相比,虽然这节课的内容不是以背为主,但是却让我重新对自然和环境产生了新的理解。以前我从没用进化论的角度来思考过一些常见的问题-为什么在人类社会中女性会更多把重心放在家庭上,而在鸭子中,公鸭却更多的照顾家庭养育子女,为什么求偶的时候男生都送女生很多礼物来证明自己的真心,为什么大家会看到高热量的食物就很想吃。 大一很有趣的课是新生seminar,一个作业量很高但是很有创意的课。每一个新生都一定要上一门自己喜欢的seminar,有各种学科和主题可以选择。我选择的是interdisciplinary,也就是不同学科一起结合的seminar。我那节课可能和其他人的不大一样,有六个老师,来自不同的专业,来教六个不同的课题。课题是物理中的软物质,铁轨的文学历史,脑神经,猴子的行为学,生物中的癌症学,等等。到学期末的时候,你会被分到一个小组,而你的小组要选择其中一位导师,而你们要一起做一个interdisciplinary的项目。我们小组研究的是学校的钟代表了什么宗教信仰,对学生有什么不同的影响。我们的导师是一个研究癌症学的老师,之后还带我们去了她的实验室让我们参观。这个课虽然很难,作业很多,而且不同的老师思维都很不同,刚习惯了一个老师马上又换了一个,但是这门课却让我意识到,很多问题都有多面性,解决和研究一个问题要有不同学科的专家来从各个方面思考和理解,所以人们之间互相的帮助和合作才如此难能可贵。 大学的选课有很多。我学过芭蕾,环境科学,逻辑,音乐理论,地中海欧洲人类学,还有很多其他课程。除了选择自己的生物和神经科学专业课,我还想学很多其他的课程来让自己对这个社会更加了解,也更加appreciate其他的学科。大三的时候我选了一门环境科学的junior专业课,那节课的老师风格很独特,syllabus都没有。老师和我们说他不知道要怎么打分,也没想好留什么作业,所以作业都是提前几天通知,没有什么时间安排。那节课的内容很难,我没有上过基础的环境科学,而且那节课全都是discussion,连ppt都没有。所以大家在讨论各种环境policy和concept的时候,我都是拿着电脑搜索他们说过的话是什么意思。就连上课看的documentary我都不知道在说什么,也是下课之后查了很多网页才知道。但是那节课也让我学到很多,让我意识到自己对环境科学真的没什么兴趣,但也意识到了环境科学对人类发展,地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美国的大学很自由,但同时也需要在明确自己选择的同时有高度的自律。大学里我上了很多很好玩的课,让我了解自己想学什么,不想学什么,也祝愿在lab认真学习的孩子们快快解放,也在大学里选择自己想上的好玩的课~ Pai 的往期文章 7年前,我从深中到美高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LABcir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