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dy: 纽约时报打卡分享

我是兔兔 (Candy)

深外初二

9月入读 Phillips Academy Andover

纽约时报打卡5个月了

为什么选择纽约时报

第一个是,我觉得纽约时报具有一些客观的事实,就是一些fact和evidence,让你知道世界在发生什么。有些作者提出特别subjective的观点,这是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因为你可以从不同人的角度去看同一件事情。比如说像有些人写Trump可能就比较极端的。而像如果是主张feminism的人写的话,可能又是不一样的看法。

第二个我读组纽约时报的原因是,它可以给我们一些非常官方准确的内容。就比如说你跟别人争论的话。如果你的source是出New York Times,是非常可靠,而且你不需要一个筛选的过程。

第三个是它的确是可以提高阅读量,特别是如果给自己限定一个时间去读一千多字的文章。读英文书有一个弊端,比如说有时候我们时间不是那么紧凑 ,我们不能花三个小时左右去完整地读完一本书,而书是有连贯性的。所以读纽约时报的话就可以让我们每天花一定的时间,然后达到跟读英文书一样的阅读量

总的来说,我一开始读纽约时报,也就是想看一下自己的英语水平和那些native speakers之间是有什么样的差距。因为我们都知道纽约时报跟人民日报是差不多。它是那种一般美国人都会读的,所以你读的时候你就可以去想:是不是美国人说法是这样子的?跟其他国家说法不一样?或者是美国人对哪些知识比较open?比如说他们可以公开criticize总统,但是可能对其他的一些知识,比如说racism,就比较保守。

其实我刚开始读纽约时报的时候,我也没有去想太多,到底我在纽约时报里面想得到什么。就只是去想,把它当做每天的一个习惯,然后慢慢地就可以养成一种生活的习惯。其实如果你心无旁骛地去干一件事情,去读纽约时报,不抱有任何目的的话,可能你最后也会被自己这几个月下来的成果吓一大跳。

我是觉得大家读纽约时报不要害怕自己会读不好,批注不好,或者是查太多单词了,怕跟群里的其他同学水平不相当。我们班就有个同学跟我说过,说他不愿意跟大家一起读,是因为他觉得会有差距。但其实我一开始读也是这样的,就是会有一个initial phase,然后慢慢的就会好了。慢慢的不仅是你适应了这种有很多单词,然后有很多literary device,而且还可以去发现一些自己的观点。

读纽约时报的进步: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Vocabulary + understanding



一开始读的话,我相信大家都跟我差不多吧,就是那种感觉有点心烦,太多单词不会了!或者是有些单词看了之后,感觉在文章中用的理解不了。就比如说”dog”这个词。我们都知道它有”狗”这个意思,但是它还有”使人困扰”这种不常见比较偏的意思,所以读到的时候就比较难理解。包括纽约时报作者的言论是比较open的,有时候会有那种比较sacastic的观)。再加上第一阶段的时候,我对批注不是特别熟悉。读一段文字也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出现一个多小时批注一篇也是很正常的。

第二阶段:Raise questions

那么接下来呢,我会发现我查的单词慢慢地越来越少了。第二个阶段的话,我就会发现我读的时候会有很多问题。比如说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然后我经常是能够在下文中找到答案的,包括我可以对作者的一些用词突然一下恍然大悟作者有一些用词的话,会有一些literary device包含在里面,就比如说他会有allusion这种。所以读的时候不要看它表面的意思,特别是政治方面的文章。

第三阶段:Rewriting

那么像现在的话我就觉得我是处于第三个阶段吧!就是我可以写大量的summary出来。很多同学会跟我说,他们不知道写summary能写什么。其实summary的话,我觉得就是rewriting。这个的意思也就是writing is rewriting,就是你写的时候其实就是把文章中的一些句子,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出来。这样不仅你有内容可以说,而且可以保持你说的东西的准确性。

第四阶段:Critical thinking

那么第四个阶段的话,我现在也是在努力地想到达这个阶段。像我们之前打卡群里有一个来自Dartmouth的大学生,他会经常发出一些跟作者不一样的观点,并且会有激烈的质问,就是argue with the author这样子。这样你读文章不仅仅是可以获得知识,而且是有美国人最注重的critical thinking

如何分析纽约时报的文章

首先,可以把文章大体的分一下类,看看是属于什么类的文章,是政治类呢?还是经济类呢?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读的时候注意什么。


第二个也就是大部分同学每天做的:批注批注的话,如果时间比较紧,可以把重点句子标出来,最后画一个outline。也可以像我一样,每一段都写一个小总结。

在批注完读完文章之后,那些不愿意把outline写下来的同学,可以选择在脑子里面过一遍。我后面也会具体讲一下,就是头脑里面可以往哪几个方面去想


最后一步的话,是比较optional的,就是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写summary。summary不一定要写特别长,虽然我一般写的比较长。写summary的话能让你对这个文章有一个review。就不会说你读完之后每一点都看明白了,但是你却不知道他讲的是什么。

分类


我会把文章分五类。

第一个政治类。政治类一般是纽约时报非常注重的方面,像它讲president、election这些都是讲了大概十几天的。接下来是娱乐这个类别,就是像Oscar Awarding Ceremony (奥斯卡颁奖)。哲学类的话讲得比较深奥,比如说到底human是什么?human是怎么创造的?然后又把它比作computer。这些都是不同的philosophers的观点。作者都是先列出来,再提出来自己是觉得它是ridiculous了呢,还是有借鉴意义。

接下来就是经济类,就是讲像 economic brake。一般经济的话可以先自己分析一下图表,就是对不同的国家或者是不同调查的target,他们的情况先做一个了解,然后再去读文章。经济类一般作者主观的观点比较少,大部分都是对一个情况的分析。或者是future expectation,就是图表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第五类的话就是像解决现实类问题,就是针对一些现在我们都比较关注的hot topic,像polution 和migration 这些。

批注

批注文章是我们最常做的事情。第一个是关于批注的时间,很多同学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来做批注,因为大家课程都是排得满满的。其实可以用一些碎片时间”,比如说在等车的时候,或者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这样一点一点的十分钟加起来,可能在你还没有正式开始进入今天的纽约时报打卡的那种状态的时候,你已经把所有内容批注完了


第二个是纽约时报批注的软件,我用的是Adobe Acrobat Reader,因为它是可以在手机上下载的。也就是说你在车上或者来回的路上,都可以用手机来批注。软件是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它可以让你批注一些句子总结,也可以把重点画出来。

[ 软件Adobe Acrobat Reader 的注释界面]

在批注的时候我们可以想一想以下三点。

第一个就是:我是不是可以对这一段的内容做一个summary呢?就是作者到底讲了一个什么thesis?什么主题?然后他又分哪几个reason来讲。第二个就是再高一点的阶段,可以去想一下,一句话他用到的literary device是什么?就是用到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以及这句话在全文中的function。作者是通过这一句话提出来一个问题,在下文中回答,还是他用这一句话是引出了一个讨论。

最后一个是比较optional的。英语水平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去想一下自己到底是agree with the author,还是disagree with the author。因为纽约时报里每个作者都是individual,每个作者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观点,但是没有限制,说你必须要怎么样的。所以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觉得他语言太过激烈的话,也是可以提出来的。

毕竟纽约时报是一个标准化的东西,它里面的语言都是经过审核的那种。但是在对文章的interpretation这一块,是允许大家有不同观点的。

Brain outline  |  理清文章线索

在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批注完之后,对文章小的部分就会有一个很清楚的认识。就比如说随便提出来哪一段,我们都是可以说出来作者在想什么,以及他分了哪几点来讲。但是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整篇文章读完了也读懂了,但如果要说的话就觉得没有可说的内容。我们就可以想一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它是讲一个生活现象的,还是讲环境污染问题,还是讲比如说Trump的统治是一个hole,一个无止境的黑洞,再看一看作者的立场是怎么样。像人物类的话,作者是觉得这个人非常容易success的呢,还是比较令人担忧的。

接下来就是一些转折点。转折点不一定是文章中的一个大的turning point,只要是你看到有but的地方,即使是在很小的一句话里面,都可以去看一看,因为作者一般不会写无用的话。另外还可以看一看列出reason的地方,比如说经常看到纽约时报里面会有first和second,这样会让我们读的人条理比较清楚。最后一个是可以像我刚刚说的问一问自己,你同意这个观点吗?如果你不同意的话,你可以去对照一下文章中提出来的这几点,你是哪几点同意呢?哪几点你觉得他说的不对呢?

总结文章  |  写Summary

我写summary的时候,特别有时候遇到比较喜欢的文章,像那种比较感性的love letter,我是不会按照一定的格式去写的。但有时候写那种比较偏evidence的文章的话。我会按照这几个点来写:第一个是列出来topic和statement是什么。这就像我们平时在写写作的时候,会给一个大的主题,然后底下所有的讨论不管是同意还是不同意,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不同的文章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可以是一个topic,有时候可以是讲一件事,有时候可以是一个事实。接下来看作者的观点是怎么样的,提出了哪些有利的证据来demonstrate自己的观点

写的中间可以列举出来我刚刚讲的turning point,还有first/second/third列举的地方。虽然是rewriting,但是千万不要用原句,不然就相当于只是背诵的一个过程,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是没有很大的提升的。最后就是我觉得写纽约时报summary的话,不用在最后一段有一个大的总结性的conclusion,可以写一写future expectation。如果你是这样的一个leader,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你遇到了这种situation,你会有什么solution呢?文章中列举出来的这些可行的方法,哪个是你比较喜欢的?

结束语

最后想跟大家说两点。

第一个就是打卡纽约时报是每天生活的一个小部分,大家也不用去比较。有些家长会说我的孩子可能没有别人写summary写得那么多,或者是可能他有太多理解不了的。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慢慢适应了也就好了,千万不要比较。因为每个人对于同一片文章的解读是不一样的,对同一篇文章感兴趣的程度也是有所差异的。

第二个是就是可以不用想那么多,比如说我为什么要干这件事,我为什么要每天花时间读报。其实你读了一定的时间之后就会发现,如果你心无旁骛的去读它的话,你可能收获也会更大。做有些事情,像读报这种事情,是不需要有特定的目标的。只要你不停的往前,不需要去想任何东西,你就会发现你已经在这条路上走得很远了。


[ 兔兔每天读的]

纽约时报可以给我们一些新的看法,特别是对一些平时在新闻上只能看到黑白这种特别相反的观点的内容。作者可能是比较neutral的,或者是他因为自己的status或者是自己身份的一些问题,会有不同的观点,这也会给我们一些全新的体验。

我大概就讲这么多,然后谢谢大家来听我分享。希望大家如果真的对纽约时报感兴趣的话,就一定要继续坚持下去。



————— 分享结束 —————

Q&A section  |  问答环节


@Crystal:请问,兔兔是在哪里打卡的?

@兔兔:纽约时报我是在手机上打卡的,因为我平时时间比较满,我就下载了Adobe Acrobat Reader,让我在车上随时都可以打卡。


@dingdedong:请问兔兔的纽约时报是哪里得到的资源呢?是电子版的吗?

@兔兔:纽约时报是电子版,Hugo每天会发在纽约时报打卡群里面。他会精心挑出五篇重要的文章,在我们读完之后的几天会给出解析。

更多心得分享,请戳 “Wendy:纽约时报打卡分享”


  关于纽约时报打卡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LABcir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