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i

pAi 在美国 | 怎样的人早留学可能会更快乐

pAi – 美国留学九年,科研经历五年。 – 美国高中毕业后得到华盛顿州学者荣誉, – 本科毕业于美国埃默里大学 (Emory University) 神经科学与行为生物学专业, 登上院长荣誉榜。 – 目前在Emory就读生物博士 -本科阶段已在世界知名科学刊物发表论文。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读美高,然后我们的讨论就会慢慢演变为,什么样的人适合读美高。其实仔细想想,确实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那么早出国留学。适不适合读美高和一个人的优秀程度关系不大。今天就来随便聊聊到底什么样的人可能更加适合十六七岁就出国留学好了。当然,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和身边同学朋友一块总结出来的一些想法啦,若有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多多谅解,欢迎指教。 【会和父母保持一定程度联系的人】 是不是第一条就出其不意了哈哈。在美高待了三年,身边也有很多中国韩国来的朋友。有个朋友,出了国之后从来不和父母联系,只有刷信用卡的时候爸妈才知道她大概在干嘛。另外一个朋友可以一两个月不联系爸妈,导致和父母关系越来越差,隔阂越来越深。 年龄小就出国,爸妈其实心里真的是很担心的,尤其是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形成的时候。一般美高都是寄宿学校 ,所以安全方面父母一般比较放心,但是对于心理建设和精神层面的发展,父母都会是比较在意的。你想想,一个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出国了,除了要钱,其他时候再也不理父母了,这个时候父母的心里真的是很难受的。这会直接导致你每年暑假寒假回国也过的不愉快。而且,越不联系 ,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和羁绊会变得越深,在以后的人生中,可能小小的意见不同也会被放大。而且,留学之路本身就是比较孤独的,最爱你的人不能直接在你的身边了,如果你还没法保持联系,往后的路或许会越来越压抑。一个优秀的人是能够有同理心的人,所以我觉得可以和父母保持正常联系程度的同学会比较适合高中出去,也会比较没那么大负担。 【不会轻易被外部环境影响的人】 所有的地方都鱼龙混杂,留学圈也一样。并不是所有美高的人(包括外国人和留学生)都是正向影响。十五六岁的时候正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疑惑的时候。和动物一样,人都会效仿身边的人,从而慢慢被影响,被改变。如果对事物有一些比较正常和正向的分辨力的话,那估计高中时期留学都没什么问题。 【其实什么样的性格都可以】 很多人以为只有外向性格才能在美高吃得开。其实,我发现性格是可以慢慢改变的。人会根据环境慢慢成长和进入到一个自己觉得舒适的状态,所以其实内向话少和活泼好动都挺适合美高环境的。我身边各种类型的朋友在美高都能混得开,并不是所有美国人都是热情爽朗一见面就要拥抱的… 【自己想去美高的】 这一点其实特别重要。我身边的朋友有一部分是被父母逼迫着来读美高的哈哈,虽然他们也很优秀,但是他们经常会表达出他们其实很想在国内上高中的想法,也很想家,所以情绪经常比较低落,心情波动也比较大。反而是那些自己特别想来美高,并且如愿来了的人,很享受这里的新鲜和未知,就算成绩一开始没那么好,也不怎么适应周围的环境,还是很愿意融入,因为他们知道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LABcircle

pAi 在美国 | 10年前我从深中去美高

pAi – 美国留学九年,科研经历五年。 – 美国高中毕业后得到华盛顿州学者荣誉, – 本科毕业于美国埃默里大学 (Emory University) 神经科学与行为生物学专业, 登上院长荣誉榜。 – 目前在Emory就读生物博士 -本科阶段已在世界知名科学刊物发表论文。 现在想想还挺逗的。去美高读书完全是我自己的决定,我爸妈一开始挺不同意的。结果拗不过我,十六岁的时候(竟然都快十年前了)我就毅然决然拉上两个大箱子,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奔向了美国西雅图。 我读的是一个小班制的私立女校,一个年级五十个人,国际生也就几个人。上课的时候一个班大概十到十五个人左右。一进到学校我就发现,在这里老师不会过于严格的管你。如果没有做作业,老师就会很淡定的给你扣分,并不会叫你站起来,问你为什么没带作业,或者是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所以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的解释。老师只会温柔的告诉你:你下次要带,今天已经扣分了,再不做作业的话,期末成绩会受到影响的。如果考试没考好,老师基本也不会为你着急。可能会和你说,你下次要努力哦,有什么不懂要问。完全没有中国老师那种为你着急的迫切心情,让我还觉得挺不适应的。 但反过来,美国的学生会更加想要去找老师,而不是等老师来找我们。在国内的时候,老师让我去办公室的时候我都吓的不行。读美高的时候,不管是office hour还是课后,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和老师聊聊天,从课程聊到生活。所以,美高的经历还挺锻炼我主动寻求帮助的能力。 另外一点挺不适应的是,美高的时候,各个课程就已经开始在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了。这个词现在说的太多了,说简单点,批判性思维就是在吸收对方观点的时候同时做出分析,质疑,和反思。说起来挺容易的,但我记得我第一年在美高的时候真是一点批判性思维都没有,我一般觉得同学发言或者书里写的都是对的,潜意识里也不想多做思考,觉得好累。其实,批判性思维不是对什么都唱反调,而是对一切结论都保持分析的态度,并且可以找出足够的证据来支撑你的观点。比如英文课里,小说里的主人物是个唯唯诺诺的小职员,那可能论文中我就要阐述为什么我认为主人物其实是个利己主义者,而且要引用并且分析书中的证据。 除了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之外,美高最锻炼人的就是自理能力。刚到美国的时候总是想家,一周哭一次,还不敢告诉爸妈。虽然住在host family,还是觉得做家务好麻烦,也不知从何下手。但是慢慢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以前连煮面都不会的我,已经可以做一大堆甜点带去学校给大家分享了。 在我看来,选择去读美高是个很艰难的决定。读美高的年纪是青春期,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时候。我和父母的关系很亲近,所以即便远在他乡也和他们时刻保持着联络。因为学校小,老师学生比例很低,所以学校的老师和我们学生的关系也很好,不仅在学习上帮助我们,也能时刻察觉到我们的焦虑和紧张。所以我很感激在我迷茫和困惑的时候,身边还是有那么多人在乎我帮助我,让我的美高经历比较顺利。 美高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但是对每一个人都一定是难忘的。希望大家无论在什么时期做了什么决定都要好好坚持,为此努力,相信自己可以的~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LABcircle

pAi 在美国 | 我为什么想学生物

pAi – 美国留学九年,科研经历五年。 – 美国高中毕业后得到华盛顿州学者荣誉, – 本科毕业于美国埃默里大学 (Emory University) 神经科学与行为生物学专业, 登上院长荣誉榜。 – 目前在Emory就读生物博士 -本科阶段已在世界知名科学刊物发表论文。 很多人在刚认识我的时候,常常问我,你为什么要学生物?为什么要学神经科学?在实验室呆着很好玩吗?还有…为什么要读博士? 我每次都说,因为喜欢呀。别人都会一愣,然后话题都会被我支开。毕竟喜欢这件事,解释起来太麻烦。 我小时候超级不爱学习。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我爸妈也从不送我去补习班。我看着那些课后补习的同学,想着,小孩子就是要玩的,学习是长大以后才做的事情(事实证明,小时候不学的习,长大后是要补上的)。现在想起来,以前不爱学习是因为没有学到喜欢的学科。 第一次真正接触生物的时候是在深中高一的时候。总共九门学科,只有生物课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上课的时间也过得快。哪怕是老师用毫无起伏的语调讲解光合作用和DNA的时候,哪怕是在实验室里,我看着显微镜下的细胞被我搞砸的染色弄的一团糟的时候,我也觉得很有趣。那时候第一次觉得竟然有一个学科让我觉得有趣。这让身为艺术特长生的我对自己很吃惊。 在西雅图读美高的经历算是慢慢点燃了我对生物的热情。我可能没办法背下来各种英语诗词和世界地理名称,但是看似枯燥难懂的生物单词我背的超级快。几乎每一周都有实验课,从测血型到解剖,我都觉得超级好玩。 我其实对这个世界的很多东西都充满好了好奇。 在我看来,所有的学科都代表了人类社会不同分工,但生物可以直接解释人类。 我也曾好奇社会制度是怎么来的,计算机是怎么运作的,房价高涨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但我慢慢意识到,我好奇的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问题: 人类的大脑和身体是怎么进化,成长,并且建造了这个复杂的世界的? 所以我的问题慢慢变成了,味蕾是怎么接收到味道信号传递给大脑的,人的记忆力是怎么形成的,人在学习和理解的时候大脑是什么样的状态,人的同理心是怎么来的…而神经科学就很好的解释了我的问题。 大一的时候选了生物基础课,结果第一次考试是b,第二次考试是c。我不想放弃,努努力,第三次考试还是b-。按照我的个性, 我一般觉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但是生物这门课就算考的如此之差我还是想继续学。不出所料,期末拿了个,b-。第二个学期继续努力,又拿了个b。大二快定专业了,我急的不得了,但是好像大脑慢慢开窍了,之后的生物成绩也都是A。 我自知和周围好多学霸比,我不是天赋型选手, 所以我还是挺努力的,我现在也还在努力的路上。 我常常对着知识点发懵,所以有时候我很困惑。我也很想有那种聪慧的女博士的样子呀,但我慢半拍的反应总是出卖了我。 但我一点也不着急。其实很多时候,努力并没有带来期待中的好成绩,但是那一刻我更加意识到自己多喜欢science ,多喜欢做实验,也算是一种收获吧。 LAB + pAi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LABcircle